來源:中國經濟網
溫州老板跑路讓中國中小企業生存困境備受關注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(中國)昨日發布的報告顯示,小企業主們對于未來有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悲觀的看法。72.45%的受訪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沒有利潤或小幅虧損。(10月10日《北京晨報》)
古人曾云“哀莫大于心死”,小企業主對未來發展前景如此悲觀,讓民眾再次為小企業坎坷的生存困境捏了一把汗。如今溫州民間借貸資金鏈的斷裂導致的老板“跑路”、公司倒閉,將公眾的視線轉移到了垂死掙扎的小企業身上。
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目前中小企業面臨“兩難”問題,一是生產難,主要集中于融資難、人力資本以及原材料的成本上漲上面;另一方面是銷售難,目前歐美債務危機直接導致了外部******量的萎縮,再加之內需刺激拉動的這架“馬車”疲弱,都使得中小企業隨時面臨倒閉的風險。
面對中小企業的困境,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必不可少。比如這次集中爆發在溫州老板的“跑路潮”,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,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浙江考察時強調,要明確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,支持專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,同時要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,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貸化傾向。筆者也相信,溫州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會隨著政策落實逐步******化解,但問題是僅僅解決了融資難問題,就能使中小企業重新復蘇嗎?
就拿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為例,應該說大多數溫州人的******桶金都是從***簡單的加工制造業開始,比如生產皮鞋、打火機、服裝等初級產品。但是,***近幾年來,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已經悄然壓縮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,部分中小企業的整體利潤率不足3%。在這種微薄的利潤面前,溫州人選擇只有兩條路,要么是經濟轉型、要么是進入帶有“雙高”的投資領域,***終溫州人選擇了后者,在炒房、炒錢中追逐了短暫的暴利。
有人要問,為什么不選擇前者實現經濟轉型呢?原因很清楚就是“玻璃門”阻礙,缺乏公平的扶持與競爭。雖然在“國進民退”的號召下部分領域已經逐漸向民間資本打開了大門,但是民間資本在一些領域還是存在無形的障礙,比如在民間資本經營的石油企業中,其上游油源問題仍然掌握在國有壟斷企業中,也就是******賺錢、利潤集中的領域,民間資本是很難進入,即便是進入也會在以后的競爭中被殘酷的排擠掉。
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僅渴望的是******“輸血”,他們更愿意在公平的扶持下恢復其“造血”功能,比如降低行業的準入門檻、減少各種稅費負擔等等。雖然說有了公平的政策不一定能保證******中小企業都生機勃勃的發展,但缺乏公平扶持的基石只注定會讓中小企業在經濟泥淖中越陷越深。